教具教室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当前位置: 球速体育·(中国)官方网站QIUSU SPORTS > 教具教室 > 晨检室
当前,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视力不良、超重、肥胖、龋齿以及心理卫生等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儿童及青少年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面对这一现状,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校医(保健教师)发挥作用。但现实情况是,球速体育welcome我国中小学校医数量严重不足,多数校医缺少临床医学教育背景,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体质健康状况是民族生命力的象征,促进青少年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健康意识等,都需要通过学校健康教育来促进。在健康教育的不断熏陶下,有效限制、干预和消除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因素,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面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问题,学校的健康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中小学校医,正是承担学生健康教育这一任务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基本队伍。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中小学每600人需配一名卫生人员,但研究发现,多数中小学校医数量未达到要求,且存在从事校医工作的年限较短、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从赵海、段佳丽、滕立新等人开展的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校医与保健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数量与校医的人数配备比例为1384:1。
调查结果发现,有76.1%的校医年龄多数在30岁到49岁之间,有41.0%的校医从事学校卫生工作不超过5年。校医专业背景大多为教育类,其次才是临床医学。从学历和职称方面看,本科以上学历者占61%;职称也大多是中级和初级,高级职称基本没有。加之学校相关部门领导不够重视,校医的岗位任务长期被限于为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处理日常病伤方面,没有适当扩展。中小学校医未达到要求,不能为在校学生提供完善的卫生健康服务。
中小学是人生发展的加速时期,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还不够成熟,健康意识淡薄,对卫生与健康知识了解甚少。而且不少小学没有专业的校医,一般由语数教师兼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扎实,健康意识不够强,导致学生健康意识缺乏。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健康意识是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这就需要发挥校医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是中小学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学校是季节性传染病高发和易发场所,据徐勇、颜博秋等人的研究报道,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建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尽早发现学校传染病疫情,为控制疫情争取更多的时间,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校医责无旁贷。因此,为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必须重视校医的传染病防控能力。
笔者认为,学校卫生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体质健康。中小学校医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担负对全校师生的预防保健任务,承担着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学生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卫生与教育行政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对校医队伍的管理,稳定校医队伍,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能够有针对性对校医开展培训,从而提升其工作能力,笔者日前开展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医与保健教师胜任力现状调查研究”,在胜任力指标五项一级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基本预防保健能力、人文执业能力、职业精神与素养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校医胜任力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专业知识和医疗服务能力方面。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相关专业知识都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学校师生健康的维护者,校医应具备医学基础知识、预防医学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和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校医的服务人群是全校师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出现意外伤害的情况不可避免,因此要求校医同时具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包括能够识别常见病、多发病,并进行初步诊断;能够对晕厥、休克、浑身抽搐等急症进行急救;能够对擦伤、刺伤、切割伤及挫伤等意外伤害进行处理;能够对学生体育活动损伤进行处理,如骨折、韧带扭伤等。然而,多数校医对急症急救知识普遍缺乏,究其原因,可能与中小学校医室最初的功能定位有关。过去,中小学校医室定位为预防保健,对于医疗服务能力要求较低。
此外,校医的工作关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医者的职责。因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要求。面对繁杂的学校卫生工作,有的校医可能自我感觉压力较大,出现疲倦、积极性不高的状态。因此,也要注重校医的心理素质培养。
校医岗位应该是医学类岗位,其主要职责应是为全校师生提供综合化、系统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服务,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能和服务范围,提升校医对岗位任务的理解,明确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学校卫生工作能力和水平。
目前,学校卫生人才质量参差不齐,优质卫生人才短缺是阻碍我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和基层人民健康状况改善的重要因素。在加强校医胜任力建设上,应面向中小学校、服务中小学生,以解决学校师生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根本目标。短期目标要提高校医岗位胜任力,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医疗服务能力、基本预防保健能力、人文执业能力、职业精神与素养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长期目标要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通过提高校医的执业能力和卫生素养,提高学校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终极目标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学校选聘校医无固定模式,临时聘任模式使用较广,采用较多的是校内调剂模式,校医的存在多样化问题,有政教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等。但这种选聘的校医缺乏医疗卫生专业背景和学校卫生相关培训,在传染病突发时缺乏预警意识,遇到学生出现意外伤害或危重急症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目前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校医聘任模式,即医疗机构派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学校派驻兼职校医,人事关系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调研发现,兼职校医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卫生工作的需要,学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需要校医全职在岗,且学校卫生工作与社区工作也存在一定差异。作为卫生专业型人员,原则上必须保证相关医学专业背景,并持有相关从业职业资格证书,应实行公开招聘。新引进的校医必须具备医学专业的教育背景,逐年提高校医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逐年改善校医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根据胜任力指标制定合理的学校卫生人才遴选机制,这样才能保障学校卫生人才的质量。
中小学校医是具有一定综合程度的医学人才,是学校健康的“守门人”,承担了学校师生的疾病防治、卫生保健、学校卫生监督、卫生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对校医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培训,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渠道培养。当前,校医在健康教育技能方面没有明显的突破,多数校医由于没有时间、不具备授课资格等原因,没有参与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卫生及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建议设立校医专业班,培养出既有医学知识又懂教育的校医。此外,建议专设校医编制,可将学校卫生人员编制划归为政府卫生部门,由政府和学校共同对其进行考核,完善职称晋升机制,打破职称只能到中级的瓶颈,这样有利于校医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校医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
(作者:管仲军 周亚平,分别为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